中国改革与发展系列课题研究——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改革与发展课题组2016年在中央党校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机遇与挑战”课题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展开深入研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副主任白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刘春生,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赵毅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
针对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机遇与挑战问题,专家们从对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理解、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专家指出,所谓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实际上就是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的主体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共同达到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这个模式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主体是多元的;第二,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服务过程强调合作。三个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是保障公共服务有效性的关键,同时各主体通过合作可以更好的实现共赢。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对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机遇方面,专家指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深度,为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二是发展阶段的变化,为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开放的新进程,为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新借鉴。为把握机遇,专家建议:第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进一步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第二,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第五,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
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方面,专家指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多元主体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匮乏,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第二,多元主体合作可能带来责任模糊和问责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责任面临流失的危险;二是主体的多元化为转移和推卸责任提供了空间;三是责任共担可能沦为无人负责。第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需要明确多元供给主体的定位、职责及其相互关系。第四,公民对政府提供信息认知不够,信息不对称。第五,公共服务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第六,“互联网+”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呈现出颠覆式的变化。
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既能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金不足问题,又能改善旧体制下服务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因此,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支持、组织和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格局和有效的公共服务社会责任机制。课题组将继续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各个层面探索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现路径,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