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与发展系列课题研究——强国战略的实体经济支撑路径
中国改革与发展课题组2016年在中央党校就“强国战略的实体经济支撑路径”课题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展开深入研究。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志功,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占群,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林振义,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课题组副组长韩保江,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谢煜桐,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杨铁生,环保部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李庆瑞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
针对强国战略的实体经济支撑路径问题,专家们从做大做强农业经济、振兴制造业、释放土地制度红利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就做大做强农业经济方面,专家指出,我们要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更加强调科学技术、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国的现代农业,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行三权分置;二是培育发展多元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工商资本和集体经济;三是调整政府行为,政策上鼓励做大做强农业实体经济,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就振兴制造业方面,专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制造业。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三步走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是正确处理等不起,急不得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高端制造和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创新和市场化的关系;四是正确认识发展制造业和发展服务业的相辅相成关系。对此,专家建议:第一,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公平公证的市场环境,立法先行是保障。第二,鼓励创新创造,不仅提升传统产业,又可催生新兴产业,改革创新是动力。第三,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是目标。第四,科学对待大数据、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应用,发展基础软硬件是当务之急。第五,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色发展是方向。
就释放土地制度红利方面,专家指出,支撑我们国家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土地制度优势依然存在,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土地创新,可以释放更多土地红利,尤其在稳增长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专家提出四条建议:第一,推进改革保障稳定保增长项目及时落地。第二,拓展建设发展空间。主要有三个方面措施:一是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向结构优化要空间;二是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向布局调整要空间;三是继续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向废弃矿山要空间。第三,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遏制产业用地成本上升。主要有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加强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精细化管理;二是实行产业用地差别化政策;三是利用现有的用地;四是完善产业用地供应方式。第四,进行土地整治,这是稳增长的平台。分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土地整治,包括棚户区改造、旧工厂改造、城中村改造。二是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土地统一规划、聚合资金、统筹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竞技中,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实体经济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实体经济由大到强,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加快实体经济强国战略,不仅是时代赋予实体经济的历史使命,更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战略抉择。课题组将继续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